1、《试论秦观词“变而不失其正”》, 《中国诗学》第五辑 2、《对“以诗为词”创作倾向的新透视》,《复旦学报》98年第4期 3、《从熙宁到元丰:对黄庭坚拜师过程的解析》,《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4、《基本人生取向与人格理想:论苏轼与黄庭坚的内在契合》,《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日本早稻田大学《橄榄》杂志2001年12月号全文译载,《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5期全文转载 5、《从少公之客到长公之徒:论张耒与二苏的关系》,《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转摘 6、《泛道德思维与近代政治文明发展的冲突——对欧阳修政治言论的重新考察》,《中国学论丛》第36辑,高丽大学中国学研究所发行,KCI(Korea Citation Index)登载期刊,2012年5月 7、《论欧阳修理性包容的文化性格》,《第五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 8、《跨越时空的群体性唱和——“苏门”晚期交游考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6年第12期全文转载 9、《“缶”文化含义考论》,《民族艺术》2011年第1期 10、《滁州:作为文学与文化的存在》,《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11、《论欧阳修以理性包容为特色的文化性格》,《上海大学学报》2009第4期 12、《雅兴、豪情与生命的喟叹——平山堂之于扬州的意义》,《扬州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13、《哈佛公开课<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的教育学观照》,《特区教育》2012年第7—8期 14、《民乐经典内涵的演变与文学意境的渗透——以〈春江花月夜〉为例》,《艺术学界》2011年1月 15、《苏轼与宋代市政建设》,《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16、《以文章相称许——苏轼与苏门四学士的相识与相知》,《文史知识》2002年第10期 17、《黄庭坚是否参加了元祐元年的学士院考试》,《古籍研究》2000年第2期 18、《〈黄庭坚年谱新编〉献疑》,《中国学研究》(济南出版社2001年5月) 19、《晁补之初入苏门考论》,《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第5期 20、《试论“苏子瞻于四学士最善少游”》,《唐都学刊》2002年第2期 21、《苏轼初识秦观时地考辨》,《文学文化论》(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0月) 22、《追忆:一种特殊的潜在交往——“苏门”晚期交游考述》,《中国韵文学刊》2004年第3期 23、《< 黄庭坚全集>所收< 答淮海居士书>真伪辨》,《汉语教学与研究》(首尔出版社2011年1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