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2021年10月26日晚,由bat365在线平台艺术与文化产业系承办的bat365在线平台“中国文化”系列高端讲座第8讲、bat365在线平台高等讲堂第36讲成功举办。

本次讲座特别邀请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国务院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彭锋教授。受疫情影响,讲座采用线上方式进行。讲座由bat365在线平台万书元教授主持,bat365在线平台李建昌书记、艺术与文化产业系夏洁秋副主任以及全校三百余名师生全程在线参加。

彭锋教授的讲座主题为《艺术史的转向:从艺术品到艺术家》。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艺术品与非艺术品之间的关系日益模糊,彭锋教授从“艺术史就是艺术作品的历史”这一观点切入,阐述了阿瑟·丹托提出的“艺术史的终结”这一概念。

黑格尔在其美学讲演中指出,艺术已经达到其完满阶段。受到黑格尔“艺术终结论”中部分观点的启发,丹托认为,艺术最终“意识”到自己是艺术,作为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关键,这种“意识”与其说是艺术,不如说是哲学,因此艺术最终终结到了哲学之中。但事实上,丹托的艺术终结理论与黑格尔的理念论毫无关系,他用不可识别性来概括同时代的艺术特征,一方面是基于其分析哲学背景,而另一方面则是源自禅宗的启示。

随后,彭锋教授从具体艺术形态出发,探讨了各种形式的艺术终结:在绘画领域,法国画家德拉罗什在看到银版照相术后宣称“绘画死了”;而在音乐领域,成熟的记谱技术逐渐穷尽了音乐的可能性。

不论是艺术终结,还是在艺术史终结,在此之后都会开启艺术史叙事范式的转变,即从围绕艺术品的叙事到围绕艺术家的叙事。在此意义上,彭锋教授对讲座进行了总结,艺术发展的历史就是基于四种情感范畴的人类情感开发史,艺术家就是显示情感调子的道具,未来的艺术会更多地呈现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局限于作品。

在讲座的最后,主持人万书元教授以“不可识别性”、“情感范畴”、“叙事范式”等关键词对整场讲座进行高度的概括与总结,彭锋教授则细致回答了线上学生的提问。

“中国文化”系列高端讲座由bat365在线平台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与bat365在线平台共同举办,通过邀请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分别以“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艺术”“中国文学”“中国制度”等为专题讲授“中国文化”,意在“人文滋养,各美其美”,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青年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历史、文化、国情,增强青年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促使青年学生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同步,在守正创新上有新作为。

上一篇:“新文科视域下艺术与文化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论坛顺利举行

下一篇:上海市古典文学学会2021年年会在我院召开

关闭

bat365在线平台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