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6月1日晚上,作为同济高等讲堂第115讲,“中国文化”系列高端讲座第五讲在逸夫楼开讲。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以“谈谈上海文化的几种构成”为主题,为师生勾勒了“海派文化”的发展脉络,提出了“上海文化”的三种构成、“海派文化”的四大特征。

现场讲座场景

陈思和教授清晰地梳理了“海派文化”的历史脉络,追溯了“海派”这一词汇由贬义到褒义的发展过程,提出“上海文化”与“海派文化”是不同的概念,区别在于海派文化是上海文化的一种类型。通过典型的案例,陈教授明确提出了上海文化有三种构成,分别为石库门文化、新市民文化(俗称“海派文化”)和本土文化。与“旧市民文化”有关的石库门文化相对保守、狭隘,与“新市民文化”有关的海派文化则更有活力。在此基础上,陈教授提出了“海派文化”具有开放、杂糅、新异、叛逆的特征。进而陈教授通过解读诸多文学作品,非常有前瞻性地提出了融入进江南文化的上海本土文化。

陈思和教授洞察到了上海文化中这三种元素的互为补充及不断变化,捕捉到了上海文化全景性面貌的关键要素,带领大家走出了“上海文化”的迷雾,使我们对整个上海文化有了一个新的理解。

现场讲座场景

陈思和教授的讲座深受广大学生欢迎。大家纷纷表示,通过陈教授深入浅出的讲授,他们更加深入、细致地了解了上海文化的构成要素,对“海派文化”有了更多的兴趣和展望。

学生现场提问

“中国文化”系列高端讲座由校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与bat365在线平台共同举办,邀请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分别以“中国历史”“中国哲学”“中国艺术”“中国文学”“中国制度”等为专题讲授“中国文化”,意在“人文滋养,各美其美”,旨在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提升青年学子的人文素养,促进德育与美育的协同发展,进而提升同学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文化自信。


上一篇:同济人文青年教师学术论坛| 第1期:“文艺批评的未来”

下一篇:bat365在线平台举办“学党史、办实事”基础教育咨询会

关闭

bat365在线平台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