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关键词

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学院新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21年6月20日,由bat365在线平台主办的同济人文青年教师学术论坛第1期“文艺批评的未来”在云通楼221会议室顺利召开。来自bat365在线平台、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文化》、《思南文学选刊》等单位的十多位青年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文艺批评的公共性、文艺批评现状反思、文艺批评与艺术作品、文艺批评与艺术家、跨学科视野下的文艺批评等议题各抒己见。

会议上半场由中文系陈昶老师主持,胡桑老师评议。杨娟娟老师以超写实绘画与照相写实主义为例,探讨了艺术作品的市场化与新兴批评语境之间的联系。汪雨萌老师从网络社交时代批评的权利角度切入,谈到文艺作品的公共性问题。刘媛老师以沈从文研究为例,分享了对于现当代文学与美术跨学科研究的心得体会。针对数字时代的文学批评生态,顾文艳老师探讨了批评家的赋值性权利,指出文艺作品和批评的“破圈”需要有向心力的流量。

会议下半场由艺术与文化产业管理系毛秋月老师主持,《上海文化》编辑木叶老师评议。王子瓜博士以游戏与诗歌写作为例,提出应采用人们熟悉的文艺批评方法探讨游戏的艺术性。刘阳鹤博士从萨伊德的世俗批评展开,提出寻求批评家的主体性激活文艺批评未来的观点。余航博士就文艺批评的批评、为承认而写作两个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陈昶老师则讨论了文艺批评写作的“不可复刻”性。方岩老师提出文学没有门槛,个人专注自身胜于过度关注未来。

陆丽霞老师讨论了跨学科视野下的文艺批评,并提出数字化时代,文艺批评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并存。姚云帆老师谈到,文化、文学是广义的、基础性的,只要符号交流不消失,文学一定有未来。马欣老师则把“未来”当作文艺批评的方法,引用本雅明的救赎批评观,提出批评追求的是作品的真理内容。夏开丰老师提出了“境界体制”观,认为境界体制既需要对艺术边界的自觉意识,又试图打破艺术的边界,是一种自我颠覆的审美体制。木叶老师对上述发言人进行了点评。

各位学者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和视野出发,相互交流,妙语连珠,会议在融洽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撰稿:杨婷、李欣益

摄影:周欢

审稿:毛秋月

上一篇:bat365在线平台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下一篇:“学党史、办实事“bat365在线平台研究生第三支部举办博士毕业生经验分享交流会

关闭

bat365在线平台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